找到相关内容861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密宗灌顶略论

    以为灌顶;何能以手印的印德,配合心意的清净念力与慈悲的力,为人净业增福消灾,达到身心清净不犯的目的呢?  三、内密灌顶惟上根之人方能得知  佛以其甚深微妙的灵智,深刻知晓人由于生死轮回的牵缠,... 【前言】  密宗求法灌顶须知事项  一、任何人,欲求密法,须经金刚上师灌顶。  接受灌顶者,须遵守下列之修四原则:  1、发菩提心–佛事他事,重于个人私事。  2、正见正知–勿著名利,...

    丘吉然春上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1245179.html
  • 密宗大义

    ,有得法弟子含光、惠朗、昙贞、觉超、慧果等五人。而以慧果大师,博学深慧,又传法于义操、空海等十六人。空海为日本人,学法回国,大弘密教,至今传不绝,称为东密。  此宗以法界万有当体,即是大日如来,此大日如来,具足理智二德,而由金、胎两部曼荼罗以表显之。胎藏界曼荼罗,表性具之理,众生本有性德,含藏一切如来功德,而未曾显现,如母胎摄藏婴儿,故名胎藏界。金刚界曼荼罗,表修显之智,如来智慧,能破诸惑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3447685.html
  • 菩萨戒简介

    则功成德现。如《释门归敬仪》卷上说:摄律仪戒能断舍诸恶,为法身之因。  摄善法戒:又称受善法戒、一切菩萨道戒。为修习一切善法、圆满菩提所修的律仪戒,是修善门,以修身、口、意的善业回向无上菩提,如常...  饶益有情戒:又称众生戒。是以慈心摄受利益一切众生,属于利生门。《菩萨地经》卷四列举出十一种饶益众生的方法,即:   众生所作诸饶益事,悉与为伴。    对已病、未病及看护病者等众生,悉与为伴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0648610.html
  • 广论学习经验谈

    师父一层一层的理路紧扣起来,不但让我们对法的力更清晰,且有助于我们思惟转心,依法行。  透由师父的实修经验,一方面去体会师父的功德,二方面对法了解更深入、更想去行。例如:广论三十五页第五行:「...自己的修行问题。透由师父的引导,才清楚这段话与自心的关系是如此密切。  师父引用简单的理路引导我们去找到修行的关键,帮助我们思惟转心,依法行。  例如:师父常问:「你来干什么?」我们都会回答说:「学佛...

    如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2349100.html
  • 借香讲述的佛法

    种种根性(见、闻、觉、知等),而是“依”着那个清净灵明的自性,把握住六根,时时处处不舍清净的念佛之心,达到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一旦功夫到家,自然就可以进入三昧正定境界,显示出清净的自性如来。 ...?自己不得其解,就去拜问佛陀。   佛陀答曰:的确有香能逆风飘送,不受风势顺逆的影响。如果一个人能严格守德行,奉行十善,敬事三宝,不杀不盗不淫,说话没有妄言(谎语)、两舌(搬弄是非)、恶口(骂詈恼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0949199.html
  • 浅谈戒律的重要性

    混乱,道风日下,思想流俗。尤其是物欲横流的今天,这种局面有增无减,人心渐渐趋向荒凉,土地不断沙化,前景令人担忧。加之末法时代,所谓的新兴宗教层出不穷,佛教面临诸多新的挑战,为此更需要以戒律为本,来...浅谈戒律的重要性   作者界承,江西佛学院正科班学僧  佛法的基本纲领是戒、定、慧三学,而在三学之中,又以戒学为先导,它是五乘共法,也是佛道的基石。戒不但能保住人身,不堕恶道,而且还能积集...

    界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549710.html
  • 净土念佛的四层功夫

    极乐的资粮,信愿行三应平等,不可偏倚因为无真信则无由产生切愿,更无真实之行,所以从信生愿,由愿导行,乃是净土行人趋入正道的必然过程由此可知,信愿的归结点仍在于行,前者是前题,后者是实修,行的浅深与散定,会反过来决定信愿的层次.因此,净土行人只有在信愿中导入行的深化,又在行的体验中开发出清静超然的信愿方能深入佛陀悲智之愿海,感应道交相契相融了.  那么,净土的行持有多少层次呢,简单地归纳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5654972.html
  • 一切唯心,万法唯识

    现识。叫阿陀那识,因为阿陀那是执之义,此识能根身不坏,令种子不失。还叫无垢识,因为 此识能够凭借修力,转染成净,转识成智,所以称之为无垢识等等。其实,修学菩提道次,由凡夫、二乘行人的有学位、大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4159876.html
  •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经题释义(4)

    五义”两种区分。  (1)修多罗三义  指“修多罗”具有三方面含义:  ①贯穿义,指佛陀所讲说之义理,由教贯穿,而不致散失隐没。  ②义,指众生由教摄佛法,而不致流转于恶道。  ③恒常义,指佛法...“《金刚般若经》,一切诸佛之所从生,闻而不谤,功逾身命之施,非恒沙珍宝所及,加以理微言约,故贤达君子多爱受。未知先代所翻,文义具不?”法师对曰:“此经功德,实如圣旨,西方之人,咸同爱敬。今观旧经,...

    王孺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5562400.html
  • 佛教的“相适应”精神

    契诸佛之理,下契众生之机;经,法、常之义。”就是指既要契合于佛教的根本精神,又要契合于人们的时代需求。经含有“贯穿”、“”、“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0763426.html